纽约被“毒雾”吞没 新常态?全球气候新周期开始

过去三天,美国纽约被诡异的黄色烟雾“吞没”了。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十字路口如今却成了一个被烟雾与世隔绝的岛屿。

7日当天,纽约市的PM2.5浓度超过了印度新德里,成为了地球上空气质量最差的地方,能见度急剧下降。7日下午两点,纽约天际线建筑群彻底“沦陷”,帝国大厦等地标几乎认不出来了,即便站在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上也是一片模糊。


就连美国自由女神像,都隐入尘烟了。

纽约人一觉睡醒,这是穿越到了火星?

许多纽约人也纷纷戴上了疫情时的N95口罩,以及回到了远程办公的状态。因为这些烟尘不仅呛鼻,还能经过呼吸道入肺,造成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喉咙发炎、支气管炎、肺功能下降、咳嗽和胸痛,还会导致头痛以及疲劳,那些已经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的症状可能会加剧。

外媒援引专家的观点认为,吸入这些烟雾的危害相当于同时间段内吸入22根香烟。

研究空气质量监测的大气化学家马克表示,真正让这些烟雾与众不同的是,空气非常接近地面。因此,这些足以危害人类健康的“毒雾”不是飘起来并散布在整个空气中,也不是在距离我们上方几万公里的大气层中,而是基本上紧贴着地面。

也就是说,这些烟雾不仅不会散布,还会紧紧包裹在途径的行人或物体上。危害是成倍增加的。

这是纽约自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受此影响,全美有一亿人收到了空气质量下降警报;包括美国最大的学区在内的十几个纽约州学区取消了户外活动;美国航空公司取消了 149 个航班,还有近4000个航班被延误;联合国更是历史首次因为空气污染而放弃升起纽约总部外的193个会员国国旗……

与此同时,700多公里外的加拿大魁北克省仍有100多处山火处于失控状态。这些野火断断续续已经烧了几个月,所产生的浓浓烟雾还在源源不断地飘往美国的东北部和南部,给纽约市的黄色浓烟带去补充。

环球同此凉热。时隔8年再度归来的厄尔尼诺现象,竟同时造成了加拿大和中国云南的持久干旱。

今年,将会成为过去8年来最热的一年。但明年,温度将比今年还要高,且极端气候会更加频繁的出现。

这场危机,才刚刚开始。

今年入春以来,加拿大干热难耐,尤其进入5月,许多省份的气温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7到10度,同时降水大幅减少,陆陆续续发生了山火。野火从北美洲的西边一路烧到了东边,从上往下看就像一条火焰带,燃烧至今。

烧了一个多月,加拿大当地不仅没有扑灭原有的山火,着火的地方还越来越多。甚至美国总统拜登都已经派了600名消防员紧急赶往加拿大救火。然而,截至6月7日上午,加拿大全国还是有414处野火在燃烧,其中239处无法被扑灭,处于失控状态,过火面积约为380万公顷,相当于6个上海市的大小。

加拿大表示,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野火季。至今仍有2万多加拿大人被疏散后临时安置。

这些剧烈的山火形成的大量烟尘不停地往天空中飘散,然后顺着风的方向往全球蔓延。

按照规律,加拿大上空有西风带,这些烟尘按理说应该一路向东,飘过格陵兰岛和冰岛之后,大部分沉降于大西洋,小部分成功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和欧洲大陆,影响英法德等国。

然而,这条路径上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冷涡气旋,挡住了烟尘的去路。你说你挡了也就挡了,关键因为气压的不同,这些烟尘被迫在五大湖上空被增压,本来就浑浊的烟尘变得更加浓厚,然后继续顺着气流的方向一路南下,越过边境进入了美国,杀向了纽约。

不过,就在大半年前,加拿大才刚刚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和洪水,多地交通和电力受到影响。

气候状况迅速切换,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开始发生了改变。

过去三年,地球都在经历拉尼娜现象,即深海的冷水上翻,导致赤道地区海水温度变冷,加上信风的影响,暖湿的气流向西移动,也就是大陆的东部要下大雨。

所以我们看到了加拿大罕见的大暴雨,澳大利亚东部创记录的大洪水,以及巴基斯坦的严重洪灾。

但,今年拉尼娜现象开始消失了,与之相反的厄尔尼诺现象要来了。

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的一种现象,反之则为拉尼娜现象,二者通常以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

厄尔尼诺意味着深海的冷水没有上翻,表面的温暖的海水向东移动,或者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不断把热量释放到大气当中,持续提高沿岸的温度。简而言之,就是海水变暖了,带动着沿岸的陆地也逐渐变暖。

高温叠加少雨,一些干燥的森林就有发生火灾的巨大风险。

今年5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需对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做好准备。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世界不同地区带来更多高温和干旱,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今年持续至今的云南旱情,也是受到了气候周期切换的影响。

上一次厄尔尼诺周期出现在八年前,也使得2016年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种极端气候现象叠加在不断上升的全球气温进程当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威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此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16年之所以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就是因为受到了一次非常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双重暴击”。

今年的高温天气,有可能将超越2016年的历史记录。而更为恐怖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往往要在次年才逐渐展现。也就是说,大家准备好迎接一个史无前例高温的2024年吧。

但加拿大这一次的高温干旱天气,背后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我们警惕,因为它将对中国产生直接影响。

即所谓的“北极放大效应”。

这一气候现象指的是,两极往往会出现比地球平均温度变化更大的温度变化。说白了就是当全球变暖时,两极更暖,当全球变冷时,两极更冷。

而北极放大效应就是,当全球变暖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升高的幅度越大。


图源:中国气象爱好者

从这张图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虽然今年5月加拿大各地的气温都打破了历史记录,但是北部的升温幅度是要高于南部的。

受到这个气候效应的影响,在亚欧大陆的北边也出现了干热气流,导致西伯利亚地区竟然也出现了创记录的40度高温。

这可是常年冰封严寒的西伯利亚雪原啊!

6月7日,西伯利亚克柳奇气象站记录到40.1度;热浪前沿甚至逼到了北冰洋沿岸!北冰洋部分站点都30度了。

更别说纬度比它低的中国和东南亚了。不久前,上海和杭州都打破了最早进入夏季高温的时间记录,广东40度高温更是好几天都挂在热搜上。而在泰国出现的45.4度,也是中南半岛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温。

最快六月中旬,杀入西伯利亚的这股干热气流就会波及到中国东北地区。到那个时候,东北将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我们必须做好各种应对的准备。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夏季。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极端天气,将会对我们的食品和能源造成更为深远的影响。

例如,太平洋会更容易出现威力巨大的台风,影响沿岸发展。

又例如,联合国食品和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2014到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加拿大和亚洲的干旱,破坏了作物收成,影响到6000万人口。

以及,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全球气温将上升约0.2摄氏度,会进一步深化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如果今年发生在云南、湖南等地的旱情持续,那么夏秋季节中国都会迎来用电高峰导致的电力缺口。更何况用电负荷早在5月份就开始了。5月29日13时45分,江苏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这是江苏电网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负荷破亿,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

广东前些日子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走高的时候,为广东提供大量电力的云南就一直面临着水电发电量不足的问题。

广东是中国第一用电大省。在2022年广东省电力供给结构中,外受电占比23%,这当中,云南送电量占比高达七成。

而云南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就一直降水稀少,且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据云南省气象局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34.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64.8%,为近5年来降水最少年份。

降水稀少不仅影响了云南水力发电,还导致用水大户之一的电解铝产业限电减产。

不过,在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接踵而来的时候,一则消息或许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今年3至4月份,中国煤炭进口创历史新高,前4个月进口总量同比增长89%,4月份增长依旧强劲,同比涨幅达73%。

你以为是国内缺煤炭,要抓紧进口吗?并不是。

同期中国国内煤炭供应量也迅速增长。2023年一季度国内煤炭供应量同比增长5.5%。2023年一季度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也同比增长3.6%。

这说明,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电力供应体系,既需要大力发展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也不能忽视煤电的“兜底”作用。

形势复杂,但我们已在行动。


推荐阅读